安徽宣城加快资源整合 全面启动128个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发布时间:2014-02-20

    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皖东南门户,坐拥文房四宝、鳄鱼湖、敬亭山等独特文旅资源,堪称“旅游富矿”的宣城市却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一直不温不火——

  2月7日,春节后上班第一天,宣城市召开“六个年”活动工作动员会,首次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列为“六个年”活动之一,并正式印发“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”活动实施方案,提出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创建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。

  此前,宣城跻身“2013年中国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排行榜”,其中观光投资竞争力城市第42位(省内第五)、休闲投资竞争力城市第68位(省内第三)、综合投资竞争力城市第47位(省内第三)。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,努力实现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突破、新提升。 ”宣城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。

  “好牌”一大把,却缺乏“王牌”带动

  作为我省唯一同时与苏浙毗邻的地级市,宣城的区位优势毋庸置疑,而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更是给人遍地珠玉的感觉。在市本级,有全球唯一的中国鳄鱼湖和名满天下的“江南诗山”敬亭山;在广德县,有“天下四绝”之一的太极洞;泾县、绩溪县分别是宣纸宣笔之乡、皖南事变发生地、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地和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在全省和全国旅游版图上也是得天独厚。不仅如此,该市还毗邻黄山、九华山和芜湖方特等重量级旅游景区,可谓地利人和。

  “宣城旅游的‘好牌’有一大把,但是没有‘王牌’和龙头带动,成为一串散落的珠玉。”这是很多业内人士对宣城旅游的共同印象。从2013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,该市旅游经济规模只有黄山的四分之一、池州的五分之二;从门票收入看,黄山景区和九华山景区分别相当于11个和10个龙川景区。此外,相对于上述两地,该市旅游整体形象不够鲜明,旅游营销投入严重不足。

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由于旅游产业链不完善,该市游客人均消费较低,入境游客占比远远小于黄山和池州,旅游国际化程度较低,短途游和乡村旅游仍然是该市旅游的主要类型。总体而言,该市各项旅游指标排名处于全省中等水平,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排名靠后,这与该市资源拥有量和其应有的地位不匹配。

  发展措施不力,陷入“富饶的贫困”

  宣城旅游的资源优势,一直未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,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,陷入“富饶的贫困”。“资源整合力度不足,旅游营销滞后,基础设施配套滞后,市场主体较弱和体制机制约束,都是制约我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。”宣城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
  缺乏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龙头型景区、大型旅行社和旅游集团,旅游产业链不完善是该市旅游业的瓶颈,也是该市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的原因。该市特色旅游景区分布在各县市区,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小的龙头型景区,但从全市层面而言,没有一个“王牌”景区统领各地。此外,旅行社普遍小、散、弱,没有一家省50强旅行社,更没有全国百强的大型社。

  从基础设施而言,该市交通环境近年来改善明显,但是通往景区“最后一公里”还有待完善,部分主要景区可进入性较差。同时,市本级旅游集散中心、智慧旅游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严重不足,高星级酒店明显不足,也是导致旅游辐射及集散效应不强的因素之一。

  相对于黄山等地旅游整体形象鲜明,大手笔对外宣传营销相比,该市旅游整体形象给外人模糊之感,且旅游营销投入不足,尽管出台地接旅游奖励办法,但2012年用于旅游营销奖励的资金不足20万元。

  加快资源整合,打好“手中的好牌”

  随着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,文化旅游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。宣城文旅产业如何把“手中的好牌”打好,打出水平,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课题。

  据宣城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去年以来,该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,将其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,并将其列为全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。 2013年6月起,该市着手规划实施并启动“敬亭山宛溪河诗山宛水品质提升、扬子鳄旅游开发、大桃花潭景区开发建设、青龙湾生态旅游、文房四宝城市品牌提升、古建筑古遗址保护利用、历史名人诗画开发、美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开发”等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,目前各项工程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并陆续启动。

  围绕“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”活动,该市提出2014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力争突破1800万人次,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8%的总体目标。为此,该市提出“抓文化就是抓未来经济、抓旅游就是抓经济转型”的理念,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,全面启动128个文化旅游重点建设项目,总投资540多亿元,抓好30个重点项目建设,推进旅游景区创建工作,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多元投入机制,建设六个旅游集聚区,并围绕“山水诗乡,多彩宣城”城市形象品牌,开展全域一体化营销。

  借得东风好扬帆。去年以来,该市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。其中,第六届中国(宣城)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,并荣获“美丽中国·最具品牌价值文化艺术节”称号。新创4A级景区2家、四星级宾馆3家;新创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12个、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、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9家。国内外游客接待量、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8%和15%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