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会:任克雷对旅游产业提三个建议 要反思商业模式 发布时间:2014-03-07

    全国政协委员 华侨城集团公司首席顾问 任克雷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任克雷,基于历年华侨城集团旅游开发的经验,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。

  第一个意见是,首要慎重对待资源。

  大型旅游项目开发一定要非常慎重,要处理好对资源,特别是对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和名胜古迹的保护问题。发展与保护永远是一对矛盾。作为旅游投资企业,在处理这个矛盾的时候,一定要非常慎重。因为我们的责任是,如果把大型旅游项目做好了,可以造福子孙万代;做得不好也会遗恨百年。特别是对大自然留下来的宝贵资源和祖宗留下的名胜古迹,一定要想好了才去发展。有的根本就可以不去发展,而以保护为主;有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加以保护,这是两种思路。不管想好没想好,我觉得现在的问题是,要把开发的脚步放慢,才能做出精品,保证品质。如果我们的脚步太快,或者没有想好就动手干,一定会留下遗憾。

  有些资源即使能够开发,如果我们现在的智慧不够,或者现在发展的手段不具备,宁可把它封存起来,交给我们的下一代去发展。因为下一代的智慧和发展手段要比我们更强。中国的大好山河很多很美,但如果按照现在的做法,不受控制地去发展,特别是出现短期行为,粗制滥造,急功近利,用不了十几年二十年,祖国所有的美丽山河资源都可能被抢建完。要保证项目建设的品质,才能对得起天地,对得起祖宗。

  第二个意见,大型旅游开发项目一定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。

  华侨城很早提出,“生态环保大于天”,这不是随便说说,而是旅游企业在开发大型项目中,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。

  现在很多企业在考虑大型项目建设时,常常也到国外考察,但是考察的重点往往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配套,而对于项目之间或者地区之间环境生态的保护,缺乏整体思考和长远视野,包括国际眼光。

  就是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,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,比如南中国一个有名的海滨城市,一流的硬件设施,二流的服务配套,三流的整体环境。1+1没能等于2,甚至等于负数,反而把整个环境破坏了,这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应该注意的问题。

  我最近有机会随中外友协访问大溪地(法属波西尼亚,或称塔希提)。到了那个地方,你会有一种深深被震撼的感觉。我们现在同样有很多好的旅游资源,包括海滩海岛,相比之下会有天上地下的反差。不是说我们的硬件不如他们,我们的硬件可能早就走在前面,软件管理也能跟上去,但最缺乏的是如大溪地般的一个整体环境、整体生态的感觉。这是中国旅游业必须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。

  第三个意见是,要深入反思商业模式。

  我们国家的旅游业,包括华侨城自己,这些年创造了很多旅游发展的商业模式,包括旅游加地产、旅游加商业、旅游加文化等各种商业模式,应该说这是二十年中国旅游企业的一个创造。但是现在对这些商业模式也应该进行反思,或者说也到了进行反思的时候。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够清醒,或者大家只是学商业模式而不进行深度反思,就会为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负面因素。

  这里包括三条:

  第1条,旅游开发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。

  要把旅游项目的总体规划搞好,想好做什么,而不是先去强调商业模式。商业模式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手段,它是为发展大型旅游项目服务的。

  国外著名旅游企业上一个大型旅游项目论证要若干年,建设要五六年,几十年过去仍是新的。我们一些企业是边上马边论证,两年就开业,五年破旧不堪要改造。不是人家太笨,而是我们太急功近利。

  第2条,坚持旅游的主体核心地位。

  始终坚持无论什么商业模式,旅游项目开发是主体,是核心。其他无论是地产、商业配套,还有文化融合,都是从属因素,只能是给核心旅游项目锦上添花,而不是主副颠倒,只是为了拿地,或者完全是为了经济的运转,忽略了最核心的东西。

  第3条,珍稀资源慎言商业主导。

  对有些不能再生的名山名水、名胜古迹,其发展不要轻易谈什么商业模式,这样很可能把把资源和名胜古迹破坏了。一旦被破坏,这些资源就丧失了可持续开发的潜力。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必须是奠定在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基础上。

  第四个意见是,政府要掌控旅游发展整体规划的主导权。

  一个城市发展大型旅游项目时,旅游开发的主体可以是企业,可以是企业行为,但政府一定要占这个地区或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地位。不能因为城市急需发展大型旅游项目,急需招商引资,而放任自流,被个别企业牵着走,政府本身退居后台,退到从属的地位。一个地区的旅游规划和一个城市的旅游定位的权力不能交给企业,要像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西安、成都等城市,政府一定要把这个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。因为大型的旅游项目一旦上马,开始建设,建不好就会成为历史的遗憾,成为城市的败笔和包袱。政府要树立威信,做好旅游发展规划,才能对得起社会,对得起百姓。

返回